位于北京平谷境内的丫髻山山顶由两个山峰组成,远远望去像是古代小女孩盘在耳朵后上方的两朵美丽的发髻,山名由此而来。关于这座山,最早的史料记载为唐朝贞观9年,有道士在此地结庐修炼。至清朝,康熙皇帝多次莅临,并投资扩建山上建筑,使丫髻山庙宇云集,迅速发展为与泰山齐名的皇家道教圣地。这一地区民间也逐渐兴起每年一次从四月初一至十五的庙会,规模盛大,清朝末年始日渐衰败。但这座山一直被视为神山,史书记载翔实。
1987年,丫髻山所在的刘店乡决定利用这一资源,开发旅游业,首届庙会便盛况空前。以后,又请来北京大学的专家教授出谋划策,并利用乡镇企业经营上的灵活优势,调动、吸引各方各面参与建设。
经过十余年的努力,如今的丫髻山已经成为香火旺盛影响颇大的旅游胜地。过去的道教庙宇主要建筑部分依原样修建,通向山顶的台阶也已成型。周围建起不少适合农民临时居住的饭店。每年庙会期间,紧临丫髻山的前吉村和北吉村热闹非凡,各种文艺活动,如杂技、录像、歌舞、电影、地方戏、武术等,甚至卡拉OK、迪斯科舞,丰富多彩。
一次庙会不过十余天,当地政府早有长远打算,几年前种植的万亩蟠桃树已开始收获。今后春有赏花节,秋有采摘节,这里完好的植被将被开发出“森林浴”,庙宇、石碑等丫髻山古貌正在分期分批得到恢复。